“礦中礦”,幾乎是中國礦山都面臨的頑疾。在所有礦山中,也幾乎都遍布著國家、省、地、市、縣屬國有企業(yè)和產權多元化的集體企業(yè)、混合企業(yè)、個體企業(yè)。各企業(yè)為了爭搶資源和市場,濫采濫挖,競相壓價,糾紛不斷,事故不斷,不僅導致了資源的破壞和浪費,而且嚴重破壞了市場秩序。
在甘肅省華亭煤區(qū),原來也存在著同樣的狀況,在方圓不到3平方公里的一塊山地里,分布著隸屬于甘肅省和華亭
縣的3家煤礦。如今,經過一場革除體制弊端的重組之后,“礦中礦”難題順利破解。作為重組成果的華亭煤業(yè)集團公司,走出了以前三礦并立的混戰(zhàn)和艱難困境,走向了麗日藍天。
與重組前相比,華亭煤業(yè)集團公司銷售收入、上繳稅收、職工年人均收入、原煤產量、實現(xiàn)利潤分別比上年同比增長了76.9%、57.36%、40.88%、35.1%、51.58%,呈現(xiàn)了多年未見的國家增稅、企業(yè)增效、銀行增利、職工增收的大好局面。今年第一季度,增長勢頭更為驚人:原煤產量、銷售收入、利潤總額、上繳稅收、職工收入、歸還利息同比增長47.49%、85.93%、893.56%、256.5%、50.38%、183.31%。
一個礦山3家礦
2002年4月以前,華亭礦區(qū)分布著3家煤礦:華亭礦區(qū)管委會、華亭礦務局、華亭縣煤礦。華亭礦區(qū)管委會,原是一家中央直屬企業(yè),后來劃歸甘肅省。它擁有國家劃定的26億多噸煤炭儲量,但負債累累。僅欠國家開發(fā)銀行貸款就高達12.7億元,每年需要支付利息7000多萬元,生產一噸煤虧損9.25元,難以為繼。
華亭礦務局,是省屬煤礦,歷史最老,但人員多、產量低、包袱重。年產煤不足200萬噸,是甘肅省19戶特困工業(yè)企業(yè)之一。華亭縣煤礦,是個擁有300多萬噸開采能力的縣屬煤礦,機制靈活,產量高,效益好,但經過38年的開采,已經面臨嚴重的資源枯竭。因爭搶資源,他們或明或暗地超層越界開采,屢屢與國有煤礦發(fā)生糾紛,甚至釀成重大安全事故。
一個礦山3家礦,不僅造成人為的資源競爭,還導致了惡性競價。華亭煤炭是遠近馳名的優(yōu)質煤。但是,出礦價卻比省內煤炭出礦價每噸低50多元,比全國平均出礦價低100元左右。
有識之士早就看出并建議有關領導:重新整合華亭的煤炭和市場資源,將3礦聯(lián)合起來,組建年產量超過千萬噸的大型煤業(yè)集團,是市場經濟的呼喚和必然要求。
革除體制性障礙
要進行重組,就必須打破不同產權、不同隸屬關系架構起來的體制性障礙。而要打破這種障礙,那可是天大的難事!
對于合并,各家有各家的算盤和顧慮。華亭礦務局對于重組的積極性最高。但華亭縣煤礦卻擔心被巨額貸款和人員包袱拖垮。華亭礦區(qū)管委會僅有4名離退休人員,也怕背上華亭礦務局的人員包袱后,雪上加霜。
除了這三礦四方(加上華亭縣政府)之外,還有華亭礦區(qū)管委會的債權單位———國家開發(fā)銀行,也對重組有著至關重要的發(fā)言權。
各方利益錯綜復雜。從1999年到2001年,先是國家計委出面,后來是甘肅省出面,與3礦牽連的有關部門、華亭縣政府和國家開發(fā)銀行各方協(xié)商,但協(xié)商了3年,爭執(zhí)了3年,終因分歧太大一拖再拖,未能產生任何實質性的結果。
華亭礦區(qū)的整體形勢依然在惡化。2001年9月,甘肅省政府下定決心:不管花多大代價,也要堅決革除阻礙生產力發(fā)展的體制性障礙,從有利于資源合理配置出發(fā),從建設大型煤炭企業(yè)、規(guī);_采出發(fā),從用足國家扶持國有大中型企業(yè)扭虧脫困政策出發(fā),組建產權結構多元化、符合市場要求、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特大型煤炭集團公司。
2002年3月1日,甘肅省政府通過組建方案。4月24日,新組建的華亭煤業(yè)集團掛牌成立。4月28日,集團公司機關人員到位!疤齑蟮碾y事”終于解決了。集團公司成立后,三家人變成了一家人。新集團的機關人員由原來的350多名精簡為130多人,銷售人員從600多人減為400多人,一般生產人員分流出了2000多人。在整個礦區(qū)實行了統(tǒng)一價格,煤炭出礦價從每噸62元提高到了76元,僅此一項,一年增收1.2億元。2001年,整個礦區(qū)的3家礦產煤609萬噸,2002年,華亭煤業(yè)集團產煤822.6萬噸,增幅超過35%。